One minute
审美战争
审美警察自恃懂得美的真理,将自己眼中「不懂美」甚至只是「不美」的人视作下等,四处发表负面评价,已经成为网路的常见景观。
关于「美」的歧视是一种阶级身份的保卫策略,或者说是保卫策略的一个结果。上位者通过垄断「美」的资源(雇养艺术家、限制特定颜色在衣物中的使用),获取「美」的定义权,进而把「美」塑造为上位者的标签,慢慢成为阶级形成合理性的一部分。普罗大众夺回对「美」的话语权,也不过就是19世纪中后才发轫的事。
但我以为,审美警察们并非是想和他人划分阶级界限,相反的,他们的行为模式更像病毒,简单的言语攻击,却可能产生扩散自己所代表审美原则的实效,拉拢更多的跟随者。
在当下,数字民主和流量独裁一体两面、同步运行,流量越大的群体,在产业链条上就拥有越大的话语权,文化内容的产出、商品的设计,甚至软件的使用规则,都会显著向高流量群体倾斜。因此,让自己所属于的共同体携带更大的流量,是对个体来说利益最优的必然选择。
从这个角度上讲,审美警察们是在为其坚持的「美」获取更多领土。这听起来并不糟糕,但现实是,资源是有限的,Netflix 把一大笔钱花在拍摄《虎王》这样的玩意儿上时,就没有足够预算去投资更多经典动画重制项目,反之亦然。我们看似只是在对「美」的标准上无关紧要地谦让了一下,失去的可能是自己所喜爱的许多。
所以,这并不是「审美霸凌」,而是「审美战争」,用词激进但确凿。任何矛盾没有变得激烈的根本原因,是它本身并不重要,而如何定义「美」,已经是影响我们周遭所有事物变化的关键问题。当新自由主义(市场总是对的)大行其道,小众即错误,即他们的需求可以被忽视,即他们将无途径得到满足。在商业的眼里,投资回报率低的目标群体是隐形的,在崇拜现代性与商业力量的世界里,小众的审美趣味是不正当的,是需要被「进步」的。
马丁斯科塞斯高调指责漫威电影不是「电影」,我猜也是出于类似的恐惧,好莱坞工业把最多最好的资源放在最多人追捧的内容上,《爱尔兰人》这样的电影注定伴随着《复仇者联盟》的崛起而式微,目前老马丁仍有号召力拍自己喜欢的电影,再过几年呢?届时,再无人能为《爱尔兰人》的爱好者发声了。
每个人都被迫卷入这场「审美战争」里,唯一的作战方式是旗帜鲜明地表达「不同意」——我有自己理解的「美」。除此之外,在面对喜爱的事物时,试着主动传递自己的正面评价。我们总是习惯在反对时发出声音,却忽略了表达自己的同意,如果那些我们认为「美」的东西无法得到正向的反馈,将渐渐消失在无声里。
消极应对当然也是一种选择,但你最终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无比沉闷(至少对你而言)的文化环境,且就像《起初他们……》中一样,无人能再站起来替你讲话。